清明節期間火災事件頻發。在清明節,緬懷親人、緬懷老人是中國人悼念的傳統節目,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清明節引發的火災事件越來越多,文明祭祀的呼聲越來越高。
雖然祖先崇拜一直是我國的傳統,但事實上,只要你誠懇,祭奠儀式就可以稍加改變。轉變觀念,樹立文明祭祀新風尚,以獻花、敬酒、植樹、清理墓碑、誦經祭祀等方式表達哀思。在祭祀過程中,不帶火源上山,不燒紙錢香燭,不放煙花爆竹,嚴防森林火災發生。森林火災一旦發生,無論是對生態系統還是環境都會造成嚴重的破壞。
秸稈的焚燒同樣也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秸稈焚燒造成霧霾天氣,并產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質,對人與其他生物健康形成威脅。
據有關統計,我國作為農業大國,每年可生成7億多噸秸稈,成為“用處不大”但必須處理掉的“廢棄物”。在此情況下,完全由農民來處理,就出現了大量焚燒的現象。近日,各地政府都下發了有關秸稈焚燒的政策。
安徽:今年起,安徽對秸稈焚燒火點實施衛星全年全時段監測,監測結果每天公布;對年均每百萬畝農作物播種面積內秸稈焚燒火點數超過2個且其數量位列全省前3的市,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在省級電視臺作公開說明。
河北:4月3日,河北省生態環境廳、河北省公安廳聯合發布《關于嚴厲打擊露天焚燒秸稈垃圾工業廢料等違法行為的通告》,通告決定,在全省范圍內聯合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打擊露天焚燒秸稈垃圾工業廢料等違法行為專項行動。
黑龍江:4月6日訊 除了無人機及衛星監控秸稈焚燒,我省又添監控方式——高掛在鐵塔上的熱成像攝像頭,可全天候24小時監控“火點”。
其實,解決秸稈問題的關鍵在于提高農作物秸稈的綜合開發利用及其利用率。國家早在2008年就出臺了《關于加快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意見》。在政策的積極支持和推動下,我國秸稈利用取得了初步成效,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已超過80%。
然而,盡管如此,中國每年仍有近2億噸農作物秸稈被焚燒。此外,受資金、技術等因素影響,單一的秸稈綜合利用模式尚未形成成熟的政府、企業和農民三方利益聯動機制。加快布局合理、綜合利用的秸稈利用產業化發展模式。
目前,使用新型生物質燃料秸稈的大型供熱項目有很多典型案例。許多公司致力于新技術的引進和研發,積極開拓秸稈生物質供熱的廣闊市場。
如果您對秸稈顆粒機有興趣的話,可以電話咨詢山東泰昌機械,我們是專業的秸稈顆粒機生產廠家,購買產品可先試機再談價格,良好的產品,實實在在的服務,是您購買設備不錯的選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