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日的霧霾,秸稈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因為當時有一種說法:都是焚燒秸稈惹的禍。其實,霧霾的誘因很多,當日霧霾有多種原因。但是無論秸桿是否為此次霧霾的誘因之一,都引起了人們對秸桿的關注,秸桿如何轉化利用是關注點之一。
對此,中國生物質能技術開發中心表示:“別看這玉米秸稈、稻殼不值錢,經過粉碎、烘干、固化制成顆粒,便成了發電、養殖、施肥、沙漠固沙等用途廣泛的搶手貨”。這小秸稈里蘊含著大商機。
秸稈綜合利用讓“燒火棍”變“香餑餑”
過去,農民多一家一戶種植,秋收后秸稈基本都能拉回家當柴燒,近年來,隨著大型收割機械的廣泛應用,加之秸稈多人力少,玉米收獲后,粉碎后的玉米秸稈也成為農民的一大“心病”。為不影響第二年的種植,只能整片整片燒?!搬槍Ρ狈浇斩掁D化,山東泰昌機械做了十多年年,目前這個行業,技術已經成熟,秸稈產業化完全可以變廢為寶了。
那么,到底什么是秸稈綜合利用呢?
秸稈綜合利用是指將農作物秸稈重新利用起來,變廢為寶。重新利用,包括使秸稈能源化、肥料化、基料化、飼料化和工業原料化。作物秸稈是農作物生產系統中一項重要的生物資源,秸稈資源的利用,既涉及到廣大農村的千家萬戶,也涉及到整個農業生態系統中的土壤肥力、水土保持、環境安全以及再生資源有效利用等可持續發展問題。搞好秸稈綜合利用,不僅是減少秸稈焚燒現象、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農村衛生環境,提高農民群眾生活質量,保持村容整潔的重要措施。
只是,祖祖輩輩留下的經驗讓農民相信,秸稈焚燒后留在田里的草木灰,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捌鋵?,焚燒造成了土壤板結,而且土地中的微生物被大火‘烤死’之后,耕地的生物環境反而會被破壞
運輸成本高等原因導致秸稈“離田”難
這是一場中國從北到南每年夏季與秋季都會定時、定點發生的“戰爭”。
“敵人”不是外來入侵生物,而是那些散落田間、枯槁發黃的秸稈。它們為人類捧出了糧食,轉身就成了麻煩制造者。
每年,各地方禁燒投入不菲,成效卻不顯著。既然秸稈轉化技術已經成熟,為何推進卻緩慢?為什么農民不拿秸稈換錢?
大慶市每年產生的秸稈、稻殼、根茬總量大約在570萬噸左右,多種形式的秸稈還田、秸稈快速腐熟還田、栽培食用菌等技術的推廣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秸稈焚燒現象。但是,秸稈綜合利用仍然存在利用率低、產業鏈短和產業布局不合理等問題。如何推動“秸稈綜合利用”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秸稈顆粒機幫您解決難題。
秸稈焚燒問題的根子在‘離田難’。古人云,十里不拉草,就是說運輸成本太高。農民費力把秸稈收了,拉到收購地,刨除運費掙不了幾個錢,而要是提高收購價,企業成本又增加,企業也不樂意,各方的投入都遠大于取得的效益,導致秸稈綜合利用積極性受到很大影響。所以,秸稈綜合利用,當務之急是解決‘離田’難題。
種植大戶每年秋收后,望著滿地的秸稈,他也愁。看到在南方很多地方,秸稈都是搶手貨,能給農民創收不少。他也曾想過秸稈回收,可他算了一筆賬,發現收秸稈就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活,農民每收一畝地的秸稈賣出去,到手的錢不到100元。如果沒人來收,還要自己雇車把秸稈運去回收點,每噸秸稈運費還得花上幾十元,還是燒了省事。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東北地區的秸稈收集半徑很大,可達150公里,運輸成本很高。
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秸稈綜合利用大致有“五化”: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但“五化”方式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問題。
比如秸稈可以用來造紙,但紙用完以后,還是廢棄物。而秸稈制成了紙,其中含有的氮和磷沒能得到利用,反而加大了廢水處理的難度,比蘆葦造紙的環境成本高。
秸稈還可以給牲口當飼料,但如今大規模的養殖場多建在城市周邊,未加工的秸稈質量輕、體積大,一輛可以裝1噸水的車,裝煤可以裝1.3~1.5噸,但裝秸稈只能裝200~300斤,等于1噸秸稈需要分5車運。
運輸成本決定了這不是劃算的買賣。運輸成本同樣影響了把秸稈送去電廠這一條“直燃發電”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