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秸稈燃料化利用,在廣大鄉村,更多的農業廢棄物被資源化利用,生活垃圾及畜禽糞污等也通過各種方式就地消納或變廢為寶。農業廢棄物肥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多種方式再利用,不僅能促進農業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還有助于延長現代農業產業鏈條,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具有經濟、社會和生態等多重效益。近年來,吉林省作為農業大省,大力發展生態養殖,建立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促進農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其中,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2022年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已經達到78.9%,居全國前列。
生物質資源在實際利用中,想要加快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需要需要補上渠道、技術等短板,調動各方積極性,提高綜合利用效率。
農林廢棄物的綜合利用需要專業化的回收、統一運輸、規范化標準化作業,這些緊靠單家農戶很難做到,需要政策引導扶持專業合作社、企業等參與其中。一些地區可以建立收、儲、運體系和網點回收農林廢棄物,完善相關配套服務設施,促進廢棄物就地就近利用,更有效的取之于農戶,用之于農戶。
農林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也和它的實用性有關。當地政府應當引進先進的生物質利用項目,保障資源二次利用的高效、節能,并能夠解決當地農戶的痛點。
資源化利用要因地制宜。比如秸稈,各地農村在實踐中探索出多元利用模式,推動秸稈綜合利用水平逐年提高。特別是針對黑土地保護耕作推廣秸稈全量還田,已形成了一種有益的生態循環利用模式。